在裝修過程中,間牆物料的選擇至關重要,它不僅影響空間佈局和美觀度,還關乎實用性和成本。常見的間牆物料有磚、石膏板、木板、玻璃以及以櫃間牆。
不同的間牆物料在性能、外觀、成本等方面各有特點。磚堅固耐用但施工複雜;石膏板價格實惠、安裝便捷;木板自然美觀、質感溫潤;玻璃通透時尚、採光性好;以櫃間牆兼具收納與分隔功能。下面為您詳細介紹四款間牆物料大解構!
一、磚
磚是最常用的間牆物料,施工略貴,但在防潮、隔音、承重、防火四方面都最較理想。因此廁所、廚房等濕氣重的地方、睡房怕嘈、或者有重物需要掛牆,通常都會用磚。間牆磚分為紅磚、砂磚、輕磚,各有不同特性。
1、紅磚
密度最高,因為太重,部分樓宇不準使用,已越來越少見。紅磚因磚體積較細,鋪砌人工成本最高。傳統認為它防潮、隔音、防火、承重效果良好,不過紅磚生產規格參差,較難找到數據支持。
2、輕磚
防火建材,密度最低。因為輕磚大件、易砌,很多師傅報出來的價,是三種磚中最平的。但其實按嚴格守則,砌輕磚的施工方法不同 (要用膠砂、做防潮),這樣砌輕磚反而會由最平變最貴,只是住家較少見。無論如何,輕磚隔音不俗,但承重較差,不能掛重物。
3、砂磚
最多人用的間牆材料,價錢中等。防潮、隔音、承重都不俗。就像輕磚,砂磚規格都有標準可從。防火能力較輕磚低,但仍較下面其他建材高。
以磚間牆有兩大缺點,一是佔用空間較多,紅磚和砂磚牆的厚度達 90- 100mm,輕磚牆會更厚。另外就是泥水施工,必然會把家搞得污煙瘴氣,所以較適合全屋裝修時用。
二、石膏板、木板
舊日香港很多板間房,當中的「板」就是指木板。因為以木板間牆易發霉,已漸被石膏板取代。
石膏板牆厚度約 60- 70mm,造價亦較磚牆平,所以為了慳位、慳錢都會用,另外亦因施工較簡單,會用來改動正有人住或有家俬的單位。不過在香港以石膏板間牆,還是最常見於寫字樓。
睇美劇成日見人一拳打穿牆,因為美國家居常用石膏板,可想而知石膏板是不能承重的。此外,石膏板防潮、隔音、防火較差。為了改善性能,有人會結合木板和石膏板一同使用,再配以隔音棉,但始終不及磚牆。
除了上面說的慳位和施工簡單外,石膏板還有其他好處,包括上油漆效果好,不易有裂紋;以及易造出刁鑽形狀,滿足設計需要。因此現在有些燈槽、假天花也是用木板加石膏板來造。
三、玻璃
玻璃間隔越來越受歡迎,與近年興起的工業風不無關係,不過它其實亦能配搭其他風格的家居。它算是一種半開放式空間,最大好處是能增加空間感之餘,又不至像全開放式空間般,犧牲太多實用性。在常見的間牆方式中,玻璃間隔最貴,因為手工多,收口複雜。
玻璃間隔的款式選擇多、施工靈活,黑色框、夾鐵絲網等,與工業風家居最夾。想增加私隱,可用隔音、磨砂玻璃或加裝窗簾。趟門設計方便隨時擴大空間,適合愛招呼朋友的屋主。玻璃框架內亦可鋪電線,比起埋牆更方便維修。
與石膏板一樣,玻璃間隔的施工亦十分乾淨,常用於對採光和通透感要求較高的區域,如客廳與陽臺之間、辦公室的會議室隔斷等。像一些開放式廚房與餐廳之間,用玻璃作為間牆,既分隔了空間又不影響整體通透感。
四、以櫃間牆
想慳位慳到盡,可選擇以櫃間牆。這樣做或能節省間牆費用,但須留意「收口」(即填補櫃與牆身縫隙的工序) 的人工成本,因不同收口方法的費用相去甚遠。以櫃間牆的缺點是隔音差。
入牆櫃的櫃門顏色如配合牆壁,可與牆身融為一體,適合簡約風,不過注意除非你用白色,否則不同材質要做到一致顏色,需要一定技巧;你也可以反其道而行,則可以大玩顏色、比例,令櫃門化身主題牆。
想令櫃的線條更乾淨利落,更像一幅牆,可用暗門設計,這亦有助加空間感。若櫃有一定闊度,也可以使用趟門來減少門的數目,兼不怕開門時撞到其他傢俬。
綜上所述,每種間牆物料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適用場景 ,在裝修時,您需要綜合考慮空間功能、預算、個人喜好等多方面因素,從而做出最適合的選擇。如果您在裝修物料的選擇和使用上還有任何疑問,歡迎隨時找我們諮詢更多,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,助力您打造理想空間。